10月考期00504《艺术概论》真题及答案

00504 艺术概论
简答:
1、博物馆和美术馆的联系和区别。
答:(1)概括地说,美术馆或艺术博物馆的核心功能至少包括五个部分:收藏,展览,研究,公共教育,文创衍生。
长自考
(2)博物馆,字面意思是“缪斯的宝座”,指哲学沉思之地。博物馆一般都有系统性的收藏,对藏品进行展示和陈列。综合性的博物馆如历史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科学博物馆,专题性的博物馆如军事博物馆,交通工具博物馆、城市规划博物馆、医学博物馆、汽车博物馆、玩具博物馆、咖啡博物馆等。
(3)美术馆是博物馆的一种,也称艺术博物馆,以收藏、陈列和展示艺术品为主。艺术博物馆与文物博物馆最为接近,如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文物藏品,大多为艺术品。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在文物展策划中引入艺术视角,甚至将文物与当代艺术品一起展出,如2022年举办的“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
2、标准化现代艺术体制,
答:(1)在标准化的艺术体制中,艺术人才是由专业艺术院校分门别类地培养的。
(2)在标准化的艺术体制中,艺术生产者、分配者和接受者之间主要是一种陌生人关系。
(3)在标准化的艺术体制中,艺术生产、分配和接受三个环节,往往在空间上彼此隔离、相距甚远。

(4)在标准化的艺术体制中,美术馆、画廊、拍卖行等专业分配机构是艺术世界的枢纽与核心。
3、当代艺术的跨界性。
答:主要指打破学院中的专业壁垒,从一个艺术门类跨界到多个艺术门类,或者是突破既有的艺术定义和艺术边界,使原本不被认为是艺术的艺术进入主流艺术视野。在人工制品中,机器和机械装置也开始成为艺术表达的手段,于是出现了以机械装置为媒介的动态艺术。
4、第一媒介与第二媒介的区别。
答:就表意艺术而论,用于表意的媒介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媒介和第二媒介。洛克将物理对象的属性分为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第一属性是体积、形状、尺寸等更偏客观的属性,第二属性是色彩、声音、滋味等更偏主观的属性。与此相类似,我们也可以说,表意艺术的第一介是物质性的,第二媒介是精神性的。例如,绘画使用的颜料是第媒介,颜料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色彩是第二媒介。颜料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而色彩则在心灵中成像论述:
5、人工智能的现状,人工智能艺术和人类艺术的关系,

答:(1)人工智能的现状:2018年起,人工智能进入艺术和设计领域,改变人类创意生产格局。ChatGPT、Midjourney、Amper Music 等软件问世后,无艺术训练的普通人可轻松创作文学、音乐、美术、设计作品当前人工智能能替代部分重复性“精神劳动”,如创意绘画、作曲、修图剪辑、人物场景设定及各类设计效果图;淘汰部分“低端”创意工作的同时,催生数据标注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职业。对高阶艺术家设计师,人工智能可辅助创意、激发灵感,提升创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助力专注原始创新。人工智能尚无二阶哲学反思能力,未终结人类纪,无自我意识,未作为有意识主体参与社会网络,也未作为能动主体参与历史互动。
(2)人工智能艺术和人类艺术的关系
①人工智能软件可辅助艺术家、设计师创意,激发灵感,提升创作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助力其专注原始创新。
②人工智能能替代部分重复性 “精神劳动”,如创意绘画、作曲、修图剪辑、人物场景设定及各类设计效果图。
③人类对艺术作品、设计产品的需求具有特定性,其意义与价值在动态社会网络和偶然历史进程中形成。人工智能未作为有意识主体参与社会网络、能动主体参与历史互动,难在恰当时刻提供恰当事物,也无法理解判断其意义价值(除非拥有自我意识并成为人类主体世界一员)。未来人工智能艺术或能基于现有作品创作出“创新”作品、构建更完备可能世界,但除非拥有自我意识并成为人类主体世界一员否则无法真正超越人类艺术,也不能完全替代人类艺术家、设计师的创新创意工作。
6、为什么不能像保护文物那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答:(1)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不在于非物质性,而在于活态性。如果说物质文化遗产是过去完成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现在进行时,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被不断地再创造。如果说物质文化遗产是见物不见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是“见人见物见生活”的当代社会实践。
(2)201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指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国务院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大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名录予以保护”。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传统文化都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例如裹小脚这样的陋习,就不能被当做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
(3)少人误以为应该像保护文物那样保护非遗,秉持“原真性”原则永保“原汁原味”,不能创新,也不能发展。为避免这类误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2015 年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伦理原则》中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态和鲜活本质应持续获得尊重。真实性和排他性不应构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担忧和障碍”。在我国,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对待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原则。这一原则尤其适用于非遗传承保护。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 分享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